後生:啃老說明能力差
  羊城晚報訊 記者褚韻、通訊員吳曉君報道:“覺得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於是去留學,結果出國留學回來還是繼續當‘海待’”“以後搞不好就是老年人上班,年輕人遛彎”……近年來,年輕人靠父母養的“啃老”現象引起社會關註。對此,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於2014年9月對北上廣三大城市進行了專項民調,電話隨機訪問了北京、上海、廣州共1500位市民。結果發現,過半數年輕人認為“啃老”的主因是謀生能力差的表現,而父母輩的心態則相當“複雜”。
  什麼行為算啃老?
  報告顯示,對於什麼是“啃老”行為民眾有著高度一致的看法。有四種行為被過半受訪者認定是“啃老”。
  其中,“不工作仍由父母養”,毋庸置疑被最多受訪者認為是“啃老”行為,比例高達88%;其次,對“工作、結婚後仍跟父母住,但不給生活費”、“買房、買車、結婚等大開銷靠父母”,認為是“啃老”行為的人也達到六成以上,還有過半數人認為“讓父母帶孩子不給錢”也是“啃老”行為。
  兩代認知有分歧
  相比起對何為“啃老”的共識,對於其發生的原因在年輕人和父母輩之間卻有不同認知。
  特別是對“年輕人‘啃老’是謀生能力差的表現”這種說法,受訪的19至30歲的年輕人中超過半數表示認同,而父母輩中持認同及不認同看法的人相當,總體心態較為“矛盾”。同時,近六成年輕民眾不認同收入低、生活成本高是年輕人“啃老”的理由,但父母輩中仍然是認同與不認同者基本持平。
  有意思的是,不管是年輕人還是父母輩中,調查中都有1/3的人認為“為了子女過得好,父母願意讓子女‘啃老’”。由此可見,在不少人看來,年輕人“啃老”現象存在似乎有“一個願打一個願挨”的因素。
  “我覺得如果孩子有想法,在能力範圍內提供支持和鼓勵是正常的,年輕人需要好的平臺和空間,才有更好的發展前景,就當是投資了。”在找到某投資公司的工作前,劉女士的兒子曾在家“宅”了半年多,其間雖然依賴家裡的開支,但同時他也通過考試並調整了自我狀態,最終獲得了心儀的工作。
  不過也有年輕人擔心,“啃老”會養成習慣,最終還可能導致與社會脫節。“我覺得如果不是繼續深造,成年後單純靠家裡的時間最多不要超過一年,否則整個人可能就沒有工作動力了。”有“啃老”經歷的事業單位職員小謝這樣說。
  褚韻、吳曉君  (原標題:父母:啃老命題很複雜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y89vycsm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